5月12日晚,廣西鹿寨縣江口鄉人大副主席馮證友到江口鄉丹竹村丹竹屯夜談,與村民商談、商議丹竹屯的草坪建設問題、蓄水塘的建設問題、村容村貌的建設問題等。 雷彬 攝5月12日晚,廣西鹿寨縣江口鄉人大副主席馮證友到江口鄉丹竹村丹竹屯夜談,與村民商談、商議丹竹屯的草坪建設問題、蓄水塘的建設問題、村容村貌的建設問題等。 雷彬 攝5月13日,廣西鹿寨縣江口鄉人大副主席馮證友進村落實前晚夜談的工作。 雷彬 攝
  中新網柳州5月18日電 (周瀟男)“現在幹部進村,狗都不叫,因為經常見嘛。”廣西鹿寨縣江口鄉六合村的村民陳品超告訴記者,現在在村裡,經常能見到幹部,他們白天下村屯開展工作,晚上組織群眾代表召開“夜會”。
  幹部下鄉“夜談”並非政府部門“親民”的個案。近年來,隨著“八項規定”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群眾眼中的“幹部”也呈現出一股新風尚。
  5月12日晚,儘管已是夜晚,但廣西鹿寨縣江口鄉的群眾還是看到了鄉鎮幹部馮證友“微服私訪”的身影。這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鹿寨縣,由於相當部分幹部的家在柳州市區或在鹿寨縣城,一些鄉鎮晚上唱起了“空城計”,一部分幹部習慣遙控指揮、紙上談兵,不知民情、不解民憂。今年2月份,鹿寨縣開始推行“夜會”“夜談”制度,幹部利用晚上農民閑暇時間,組織鄉領導、黨員以及群眾代表每周至少到該村一個屯召開一次“夜會”,或者下訪到一戶或幾戶農民家中進行“夜談”,瞭解社情民意。
  當晚,馮證友下到江口鄉丹竹村丹竹屯夜談,與村民商談、商議丹竹屯的草坪建設問題、蓄水塘的建設問題、村容村貌的建設問題等。第二天一大早,鄉幹部就立即進村落實前晚夜談的工作。
  此前,江口鄉丹竹村丹竹屯村民在“夜會”時提出村裡缺乏文體設施,半個月後,丹竹屯文體中心的規劃設計就出爐了。幹部積極為丹竹屯整合籌措資金、村民投工投勞,目前文體中心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
  馮證友說,以前並未與群眾夜談,瞭解一下情況就回去了,工作做得並不扎實。現在夜晚深入村裡坐幾個鐘頭,深入討論,對工作很受用。“有的事情,通過夜談,有可能把白天下鄉三四次都沒辦到的事情,一次就辦好了。”
  馮證友表示,“夜會”“夜談”是適合當地農村工作實際的一種工作方法。“群眾提的意見很切合實際。例如說蓄水池的建設,群眾針對地形,提出了實實在的意見,大大地方便了我們開展工作”
  村民李明開表示,現在幹部上門服務,工作到家,通過夜談,把項目逐步地落實到位,村民得到了實惠。現在,頻頻在各個村屯裡“露臉”的幹部成為村民當中的“熟人”。
  如今,在鹿寨縣流行著一句話“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群眾的幸福指數”。據統計,今年2月以來,鹿寨縣江口鄉組織全鄉黨員幹部進村2000人次,走訪農戶1500多戶。累計解決出行難問題12處,受益群眾6000餘人。完善種植基地基礎設施4處,管灌設施480畝,受益群眾2000餘人。
  中共廣西鹿寨縣委書記梁日春表示,幹部要衣帶露水、腳沾泥土,才能真正瞭解群眾所思所盼,才能密切幹部與群眾的聯繫。當地幹部將不定期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存在的實際困難。  (原標題:廣西基層幹部下鄉夜談聽民意 悄然轉變工作作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58nvkt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