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具體政策清楚表明瞭的意願,”美國著名生態文明專家羅伊·莫里森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稱贊說,“我們期待看到中國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增長”。
  上世紀90年代初,莫里森便已認識到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局限,從而努力為人類社會未來暢想藍圖。他認為,生態文明將取代工業文明,成為人類下一個文明形態。1995年,莫里森在其著作《生態民主》一書中最早對“生態文明”進行了清晰定義,成為後來全世界廣為引用的概念和理念。他本人也因此確立了在生態文明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
  近年來,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生態社團中心從事研究的莫里森非常關註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今年,他與部分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專家學者自發成立“中國國際工作組”,積極為中國未來發展獻計獻策。
  早在2005年,長期致力於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莫里森就在其著作《生態文明:2140——一部22世紀的歷史和幸存者日記》中預言:“2070年到2090年,中國在世界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得知本次全會明確闡述中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前進方向後,莫里森表示充分肯定:“中國領導人希望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繼續進行經濟改革、增加投資、實現經濟增長,非常期待看到中國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中國政府從普通工業文明社會向以可持續經濟增長為特點的生態文明的轉變,也將昭示並引導整個世界朝這個方向發展。”對於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展開的改革以及對此的重視,莫里森十分認同。
  他強調,在向生態文明轉變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來自政治和經濟領域,而不是技術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在形成市場價格體系、市場規則、生態稅收、投資與政策制定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在《生態民主》一書序言中,莫里森寫道:“我們生活在千年交替之際、文明交替之際。這不是我們所尋求的探險,但它是我們無法、也不能忽視的旅程。”他表示,21世紀世界面臨的根本挑戰是在改善生態的同時,繼續追求經濟增長。“對我們和後代來說,重要的不是‘限制增長’,而是停止污染和破壞。我們的目標是將經濟增長轉變為改善生態的積極力量,通過可持續的全球生態文明消除貧困。”
  (新華社洛杉磯11月16日電)  (原標題: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承諾付諸實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58nvkt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